重慶處在“一帶一路”和長江經濟帶的聯(lián)接點上,為落實長江經濟帶“共抓大保護、不搞大開發(fā)”要求,加強三峽庫區(qū)生態(tài)屏障建設,保護長江黃金水道,加快推進生態(tài)文明建設,重慶是早在多少年前便開展了較大規(guī)模的村鎮(zhèn)生活污水治理工作,在農村污水處理與排放問題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。
從多方收集到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水質、水量數(shù)據(jù)來看,重慶地區(qū)人居用水量范圍在3.5L-100L/天,平均值62L/天,大部分農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日變化系數(shù)大,早晚比白天大,夜間排水量小,甚至出現(xiàn)斷流,水量變化明顯,污水排放呈不連續(xù)狀態(tài)。
一、重慶地區(qū)農村地污水處理工程進水水質概況
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進水濃度值范圍波動大。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中核心七項污染物指標范圍如下:
COD進水濃度為25.3-14233.3mg/L,平均值192.9mg/L;
SS進水濃度為12.2-14166.7mg/L,平均值101.4mg/L;
氨氮進水濃度為0.4-179.0mg/L,平均值為27.9mg/L;
總氮進水濃度為4.6-184.7mg/L,平均值為45.6mg/L;
總磷進水濃度為0.6-40.0mg/L,平均值為3.85mg/L;
動植物油進水濃度為0.1-250.3mg/L,平均值為1.80mg/L;
大腸桿菌進水濃度為1.7×104-3.5*1010mg/L,平均值為1.9×109mg/L
二、重慶農村污水處理工藝概況
目前重慶農村污水處理工藝呈現(xiàn)多樣化的特點。按照核心工藝單元歸類,在主體工藝中人工濕地作為主要處理單元,不僅設施數(shù)量多,而且類型變化也多,主要體現(xiàn)在人工濕地處理單元的前置單元不同、人工濕地處理單元的級數(shù)不同、人工濕地處理單元的布水方式的改變等。在已建成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中,人工濕地工藝處理設施個數(shù)占比將近5成,A/O處理工藝占比約15%;接觸氧化+人工濕地處理工藝占比12%;其他使用的工藝技術包括好氧+人工濕地、膜生物處理設備、一體化接觸氧化設備及少量的厭氧處理工藝。
三、不同農村污水處理工藝對污染物去除率及項目造價信概況
重慶是全國范圍內最早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省份之一,也為全國樹立了一批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樣版工程。更多農村污水處理調研報告及農村污水處理工藝技術請關注力鼎環(huán)保下期分享。